假期節日,外出的人很多,稍有不甚,孩子就有可能在擁擠的人群中走散。而且,孩子一出門總是特別興奮,好奇心強,東摸摸西看看,如果父母沒有足夠的警惕,孩子也容易走失。說實話,現在的社會太亂了,人心也不是想像中那麼純淨了,在層出不窮的拐賣兒童案面前,有幾個父母能夠做到從容鎮定?所以,樹立安全意識是有必要的,提前防範是有必要的。
一、出遊之前的準備工作
1 給孩子穿顏色鮮艷的衣服,或者戴鮮艷的帽子,這樣在人群中就能非常容易地把他找出來,從較遠的地方也能看到。如果有「家庭親子裝」當然也是不錯的選擇,每次旅遊的時候「全家總動員」,色彩奪目,易於辨認。
2.教孩子一定要牢記父母的姓名、手機號碼、家庭住址等信息,這點非常重要,一旦走失,可以在警察或者好人的幫助下,最快速度地找到父母。記不住怎麼辦?這需要日常訓練,平時在家時不時地就要考一考。
3.如果孩子年齡尚小,還不太會說話,或者對數字不敏感,那麼,可以在孩子身上準備好一張「聯繫卡」,上面寫上爸爸媽媽的電話。最好把卡片縫在寶寶衣服內側,這樣既讓寶寶有安全保證,又不會對外洩漏隱私。
4.要告訴孩子,出門時一定要緊緊跟在父母身邊,不能亂跑,要讓孩子深刻明白走失的嚴重後果,要讓孩子從小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。同樣,這種觀念,是靠日常積累潛移默化的。
5.要教孩子學會撥打緊急求救電話。打通電話之後,還要會說,一方面要有一定的膽量,另一方面還要能說清楚,這也要靠平時的訓練。
6.要教孩子一旦找不到爸爸媽媽了,該向什麼樣的人求助,比如警察叔叔、穿制服的保安人員、餐廳服務台的阿姨、商店的售貨員阿姨等等。當然,誰是好人誰是壞人,本身也並不是絕對的,只不過說找這樣一些人相對可靠一點而已。
7.告訴孩子: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,不要接受陌生人給你的食品,或者玩具,更不要跟著陌生人走。如果陌生人強行抱你走,要大聲喊,向身邊的路人求救,說你根本不認識這個人。
8.現代科技很發達,有一種電子產品能夠防止孩子走失,類似於跟蹤報警器,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超過5米,就會發出報警聲。這種方法,可以考慮,但是不能完全放心,不能徹底依賴於它。其實現代社會的工具越來越多,導致人越來越麻木,滋生惰性。所以,家長絕不能放鬆警惕,自身還是要提高安全意識。
9.給孩子配備手機也未嘗不可,但是手機最好固定在其衣服上,比如把掛繩的一端縫在裡面的衣服上,否則容易掉了。一旦發現孩子不見了,可以給他打手機,這種方法能奏效的前提是,孩子年齡稍大,能夠熟練運用手機交流。當孩子無法說清楚他在哪裡的時候,他還是要向周圍的路人或者服務人員求助。
二、旅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
1.家長要抓住孩子的手,最好是手腕,而不是讓孩子拉著大人的手。我們常常習慣性地伸出手讓孩子牽著(這說明孩子自己也會尋求安全感),但是,假如孩子被什麼吸引,一時興奮過度,就會突然鬆開大人的手,或者掙脫大人的手,脫韁而出,防不勝防。所以,我們要主動牢牢抓住孩子的手腕!
2.有些孩子死活就是不讓父母牽手,那麼,家長要緊緊地跟在孩子的身後,密切留神,千萬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。
3.在人流量非常大、太擁擠的情況下,最好把孩子抱在胸前,以免稍有不慎,被人群沖散了,或者,被過往的行人不慎誤踩,發生嚴重的傷害。
4.家長千萬不要被新鮮事物吸引,而忘記了孩子。可以採取一路上與孩子對話對流的方式,一方面開心地聊聊所見所感,一方面又確保孩子在自己關注的範圍之內。
5.特別提醒,買東西付錢的時候,一掏錢包,不由自主地撒手鬆開孩子,等付完錢,孩子忽然就沒影了,這種情況太常見了,大家一定要引以為戒哦。
6.在旅遊過程中,要不斷讓孩子記憶一些有助於保持聯繫的信息,比如,我們住在哪個酒店,叫什麼名字,萬一走失,我們約在哪個具體的地點碰頭,等等。
7.不要輕信他人,更不要把孩子交給陌生人看管。
三、防患於未然,平時樹立安全意識很重要!
1.講故事
可以找一些有關「走失」主題的童話故事,家長陪孩子一起閱讀,通過可愛的人物和生動的情節,讓孩子形成深刻的印象,外出時千萬不能離開爸爸媽媽。
除了講故事,還可以朗讀和背誦一些兒歌。比如:商場裡,人太多,找不到媽媽真難過,對陌生人不要講,售貨員阿姨來幫忙。公園裡,景物多,找不到媽媽真難過,站在原地不要動,等著媽媽來找你。大街上,車輛多,找不到媽媽真難過,不哭不鬧不著急,找到警察幫助你,講明電話和地址,定會安全回家裡。
2.做遊戲
全家人一起玩「開火車」的遊戲,每個人輪流當火車頭,排好隊緊緊拉著衣服來回走,看誰最後會掉隊。還可以組織幾個家庭一起玩「找媽媽」的遊戲,每個小朋友只能跟在自己媽媽的身邊,看看誰最後沒有和媽媽在一起。
通過這些遊戲,讓孩子樹立家庭觀念,外出時必須和家人在一起。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堅持力,即使在擁擠的人群中,也要始終緊緊跟隨自己的家人。
3.表演情景劇
我和笑笑經常玩的一個模擬情景是,幼兒園門口,媽媽沒有來接,寶寶站在那裡等,這時來了一個「壞蛋,想騙寶寶走,用各種好吃的零食、還有漂亮的玩具來誘惑,還撒謊說自己是媽媽的朋友或者同事,等等,使出種種伎倆。
但是,寶寶都堅持不跟「壞蛋」走,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話,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品或玩具,如果「壞蛋」非要抱著寶寶走,要向幼兒園的門崗叔叔大聲喊叫求救,等等。具體情節,家長可以靈活設計,總之,就是要讓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。